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通讯员 吕有明 程燕 付海洋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
今年8月,在鄂州工作的刘女士做出新选择:将小女儿送入黄冈中学附属小学就读一年级。去年,她的大儿子转学至黄冈中学附属中学读初三,今年中考以722.5分考入黄冈中学南校区。
“大儿子读高中,小女儿上小学,两校隔路相望,骑电动车仅需3分钟。”刘女士推开窗户指向学校。
在优质教育资源聚集的黄冈市鄂黄长江大桥桥东片区,这样跨城求学的家庭日渐增多,正在加速推动武鄂黄黄同城一体化发展。
进入新时代,人口流动已由过去单一的就业需求向子女教育、住房、养老等复合需求转变。
黄冈第二中学教育综合体。 通讯员周伟 摄
2023年,黄冈市委、市政府敏锐洞察到这一变化趋势,作出战略部署:以教育优先发展推动主城崛起,建设鄂黄长江大桥黄州桥东片区教育集聚区,让优质教育成为吸引人口聚集、服务区域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的核心引擎。
决策背后,是黄冈教育在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中的比较优势——
黄冈中学作为标杆,持续保持98%以上一本率、70%左右双一流录取率,奥赛成绩稳居全省前列;黄梅一中、蕲春一中等5所县中入选“中国县域中学百强”,2025年高考全市清北录取51人中,县域高中贡献28人。
依托这一优势,桥东片区加速构建完整教育链条——
2023年10月,总规划面积500亩的黄冈第二中学教育综合体破土动工。短短一年间,现代化教学楼群在长江北岸拔地而起。去年秋季,黄冈中学附属中学、黄冈第二中学(市复读中心)率先启用,与黄冈中学南校区、黄冈中学附属小学共同构成全学段教育矩阵,新增学位1.1万个。
“我们打造的是教育生态圈。”黄冈市政协副主席、黄州区委书记夏志东介绍,除四大教育主体外,正在加紧建设4000套陪读公寓和商业区,未来将实现“校门口即生活圈”。
以优质教育集聚人口,是黄州桥东教育新城的鲜明特色——
黄冈中学附属中学去年首届招收的870名学生中,三分之二来自武汉、黄石、鄂州及黄冈下辖县市。校长李小平说:“我们实行寄宿制管理,早晚自习教师全程跟班,个性化辅导薄弱学科,让异地求学无后顾之忧。”
黄冈中学附属中学个性化辅导课堂。
复读教育同样成为服务周边生源的亮点。黄冈第二中学(市复读中心)去年首次招生即吸引全国1113名复读生,今年报名新生中,武汉、鄂州两地有310人,最远的来自广东。校长黄绍慧将其成功归因于“师资硬实力”:“137名教师中,98人有省级示范高中任教经历,含6名特级及正高级教师,且与黄冈中学共享教研体系。”
今年秋季开学的黄冈中学南校区。
今年暑期,黄冈市教育大会擘画新蓝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在黄冈”基础教育品牌。黄冈市教育局局长洪程表示,围绕“依托都市圈、辐射大别山”发展战略,黄冈将做强教育公共服务发展赛道,以黄冈中学联动县域优质高中,形成“教育名城”发展矩阵,吸引武汉都市圈、大别山毗邻地区更多学生及家长来黄冈学习生活。
在广东中山市做生意的彭敏一家,被黄州桥东片区的教育磁场所吸引。去年秋季,他将大儿子转入黄冈中学附属中学就读,今年成功考入黄冈中学南校区;今年春季,他在黄州购房安家,又将老二、老三转入黄冈中学附属小学就读。
黄冈中学附属中学机器人课堂。
“这里不唯分数,社团课程精彩纷呈,囊括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等,绽放每个孩子的天性。”彭敏说,吸引他的不仅是升学成绩,更是这里的育人氛围。
打造“学在黄冈”品牌,黄州桥东教育新城全面建成后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预计2027年带动黄冈中心城区人口增至55万。
金元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