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山腹地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一场关乎60万群众福祉的民生实践正加速推进。今年以来,万源市将省、达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作为增进群众福祉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交出了一份有温度、有速度的民生答卷。
\n从基础医疗保障到教育精准帮扶,从社区公共服务到乡村饮水安全……万源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质高效推进44件省、达州市民生实事项目从“纸上”落到“地上”,一笔一画勾勒出群众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
\n政策快响应 福祉早惠及
\n“宝宝出生满6小时就做了先天性心脏病筛查,48小时又做了遗传代谢病筛查,听力筛查也是在医院完成的。”谈起5月宝宝出生的经历,古东关街道居民李女士记忆犹新,“住院时医生就来讲了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政策,说这是免费的民生实事,能早点发现宝宝有没有健康问题。”
\n做完各项检查大概一周,李女士接到医院通知,孩子听力筛查未通过,需要复筛。然而,复筛表明宝宝的听力还是有点问题。医院立即为其联系了上级医院,并帮忙整理转诊需要的资料。“现在宝宝已经完成了进一步检查,虽然需要定期随访,但因为发现得早,医生说干预效果会很好。”李女士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n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筛查是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道防线,这条防线在万源市构筑得既早又快。2025年1至7月,万源市实现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两种遗传代谢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苯丙酮尿症)及听力障碍三类筛查100%覆盖。
\n同样感受到民生实事温度的,还有万源中学14岁女孩周同学。当学校组织免费HPV疫苗接种时,她和父母起初有些犹豫。“不太了解这个疫苗有什么用,会不会有风险?”这份疑虑很快被打消,学校发放的《致家长的一封信》不仅详细说明了宫颈癌的危害和疫苗的保护作用,还印有咨询电话。“妈妈特意打过去问了好多,工作人员解释得很清楚,我们心里就有谱了。”周同学补充道。
\n截至目前,这项惠及青少年健康的民生工程已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目标,累计为1049名女孩筑起了健康的“防护盾”。“这个政策特别好,不用花家里的钱就能接种疫苗,体现了政府对我们青少年健康的关心。”周同学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
\n万源市多项医疗民生实事的迅速落地,正是源于当地对“民之所盼”的深刻洞察。当地始终坚持把涉及的44件民生实事项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形成了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交办、政府分管领导重点督办、办公室全程监管、各部门协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不断缩短从“纸面”落到“心间”的距离。
\n织密民生网 温暖无遗漏
\n在万源市竹峪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杰(化名)终于可以不再为日常各项开支发愁了。由于父亲早逝,母亲又患有精神疾病,全家生计仅靠年迈的外祖父种地维持。“以前总想着省钱,铅笔用到捏不住,本子写满正反面。”小杰腼腆地回忆着过去。
\n生活的重担曾让这个少年眉头紧锁,直到班主任王老师依据相关政策,为他申请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拿到补助那天,感觉心里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小杰的眼睛亮了起来,“现在,我能安心吃饱饭,买必需的学习用品,再也不用每天盘算着怎么省钱了。”
\n更让老师欣慰的是,压在肩头的经济负担减轻后,不仅小杰外祖父紧锁的眉头舒展了,小杰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学习劲头更足了。王老师表示:“这笔补助不仅在物质上给予了支持,更让小杰这样的孩子感受到‘没有被遗忘’,给了他们精神上的鼓励,让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心无旁骛地追逐梦想。”
\n教育的公平起点,在于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为此,万源市构建起一张严密、高效的学生资助保障网。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召开班会等形式进行线上线下宣传,确保资助政策人人清楚明白。将监测户、低保户等13类特殊困难家庭学生优先纳入资助,其他一般困难学生采取“班级、年级、校级”三级评议的方式进行评议,公示无异议后进行资助。
\n2025年春季学期,这张网已温暖覆盖了1.3万余名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和5200余名普高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和国家助学金总计约1200万元。每一笔资金的背后,都是一个困境得以缓解的家庭,都有一个梦想得以延续的少年。
\n教育的阳光,不仅要照亮学生,也要温暖那些在偏远乡村默默耕耘的“点灯人”。万源市还将关怀的目光投向了坚守农村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今年以来,已为2400名农村教师发放生活补助576万元。
\n罗文镇万源四中的年轻教师王滔,2024年刚走上工作岗位,就切身体会到了这份政策的温度:“这份实实在在的关怀,让我感到作为乡村教师的获得感。”这笔补助也缓解了乡村教师的生活压力,增强了他们“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信心和决心。“我将踏实立足乡村学校讲台,全力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
\n一个个校园内的暖心故事,仅是万源市民生答卷的缩影。万源市正以落实省、达州市民生实事为笔,在秦巴深处奋力书写着一份让发展成果更公平、更充分惠及全体人民的“大民生”答卷。
\n服务长流水 幸福润心田
\n“孩子放暑假,这里就是他的‘快乐星球’。”在古东关街道庙沟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阳光驿站,居民何清菊看着孙子彭宇辰专注地搭着积木,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
\n自从7月初幼儿园放假,这里就成了彭宇辰每天必来的地方。“上下楼几分钟就到,安全又方便,设施齐全,玩伴也多。”何清菊对驿站赞不绝口。更让她称赞的是,每天上午还有志愿者为有需要的孩子辅导功课,“虽然我家暂时用不上,但这服务太周到了,解决了不少家庭的大难题。”
\n据了解,庙沟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项目采取新建及部分项目提档升级两种方式进行,汇聚了20余项功能。目前,残疾人就业基地、阳光驿站等13个项目已建成,职工之家、助餐服务点等4个项目已完成基础装修,拟建设博爱家园、巾帼家政、老年大学等8个项目。
\n这份便捷与安心,并非昙花一现,而是庙沟河社区以创新机制保障长效运行,让民生服务如“长流水”般滋润居民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当地通过“社区+部门共建”与“社区+企业共管”双轨并行,有效避免了“热一阵就冷下去”的局面。
\n“社区+部门共建”通过与妇联、工会、民政等部门联合,形成“党政主导、社区承载、部门协同”的共建机制,形成“社区出场所、部门配资源、专业团队运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社区+企业共管”通过与企业合作,以提供场地等创新商业模式,确保项目持续稳定向好运行,持续增强社区为民服务力量。
\n庙沟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44项民生实事长效惠民的根基,还在于“严督实考”的制度保障。万源市将民生实事项目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内容中,坚持定期督查和专项督查、书面督查和实地督查相结合,推动实事项目均衡发展。
\n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万源市正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不断擦亮幸福底色,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让这张写满关爱的答卷更有厚度、更具温度,让群众脸上的笑容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n原标题:达州万源:急难愁盼清单变成幸福生活账单国家认可的配资平台
金元速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